港大醫學院利用始祖基因序列重建技術1  揭示歐洲類禽H1N1豬流感病毒從禽類跨物種進化至哺乳類動物間有效的傳播

Print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聯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及美國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研究團隊,追溯由1970年代後期開始,從禽類傳播予豬隻的歐洲類禽H1N1(European avian-like H1N1;EA)豬流感病毒,並探討該病毒如何自然跨越禽類及哺乳類動物種屬屏障及其演化過程。

研究人員重塑代表不同適應階段的EA豬流感重組始祖病毒並分析其特性,發現病毒裡的聚合酶蛋白和核蛋白分子發生突變,有助促進病毒在豬與豬之間的傳播。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採取流行病學調查和風險評估並用的策略,或可於病毒在哺乳類動物身上完全適應之前,鎖定有機會導致人類大流行的病毒。有關研究文章已於國際著名科學學術期刊《自然微生物》(Nature Microbiology)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具有持續人傳人能力的大流行流感病毒或會在動物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後衍生出來。因此,科學家可透過理解禽流感病毒如何跨物種及進化至適應哺乳類動物宿主,從而更有效地監察具有導致大流行風險的人畜共患病毒。目前,僅有少數禽源流感病毒成功在哺乳類動物中繁殖。這些病毒為研究人員提供了最佳線索,協助他們尋找禽流感病毒在哺乳類動物中成功繁殖的關鍵分子因素。

研究方法及結果
由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公共衞生實驗室科學副教授嚴慧玲博士、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傳染病科Richard Webby博士及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組Gavin James Smith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希望透過此研究剖析已在自然中發生的病毒進化過程。研究團隊根據現有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EA豬流感病毒的基因序列,應用始祖基因序列重建技術,重塑自1979年以來,代表不同適應階段的EA豬流感病毒如何從禽類傳播至豬宿主。研究證實,EA豬流感病毒通過逐步改變病毒的受體特性及增強聚合酶活性,以達致在豬隻中高效繁殖及傳播。研究人員亦於1983年後的EA豬流感病毒中,發現聚合酶蛋白PB1-Q621R和核蛋白分子NP-R351K都存在突變,並明顯地提高了病毒在豬隻間的傳播能力。 

研究意義
研究結果顯示,始祖基因序列重建技術適合用於研究新發病原體如何跨物種傳播及其如何適應宿主。人類或許可在禽流感病毒在哺乳類動物宿主內完全適應、繁殖之前進行干預,及早截斷跨物種傳播。干預策略包括:監測有可能在人畜傳染界面間大爆發的病毒,以及在病毒完全適應宿主之前作風險評估。研究團隊相信,在病毒完全適應新宿主之前實施干預策略,不但成功機會較大,亦可善用有限的資源,有效預防疾病大流行。 

關於研究團隊
是項跨院校合作的研究由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公共衞生實驗室科學副教授嚴慧玲博士、美國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傳染病科的Richard Webby博士及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組Gavin James Smith教授領導的團隊進行。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公共衞生實驗室科學博士後研究員蘇文博士為此研究的首席作者。其他本地及海外主要合作者包括: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的陳志偉博士及裴偉士教授;美國聖猶達兒童研究醫院傳染病科Robert G Webster博士;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組Yvonne CF Su博士;臺灣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吳宗益博士;德國吉森大學(Justus Liebig University)醫學院醫學病毒學研究所Stephan Pleschka博士;以及比利時根特大學(Ghent University)病毒學系Kristien Van Reeth博士。

本研究由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NIAID)流感監測與研究中心(CEIRS)(編號:HHSN272201400006C)、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研究資助局的主題研究計劃(參考編號:T11-705/14N 及 T11-712/19-N),以及新加坡衞生部的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重大研究項目資助。

關於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在公共衞生教育及科研方面有多年經驗,成就卓越。港大公共衞生學院的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在國際間舉足輕重,對改善本地和全球個人及人口健康有非常重大的貢獻。此外,港大公共衞生學院乃頂尖的科研和教學中心,對流行性感冒及其他新發病毒的教育工作不遺餘力之餘,亦致力於與傳染病及非傳染性疾病的控制、控煙、空氣污染、心理腫瘤學、行為科學、運動科學、生命歷程流行病學、人口精神健康、醫療經濟效益、醫療服務規劃、及管理等有關的研究工作。當中不少研究更獲本地、國內以至國際組織(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加拿大衞生部及世界衞生組織)認同,納入其公共衞生政策當中。

歐洲類禽H1N1(EA)豬流感病毒源自1979年前的禽流感病毒跨物種傳播。自1979年以來,EA豬流感病毒已在歐洲和亞洲國家的豬群中繁衍流行。EA豬流感病毒透過提供神經氨酸酶(NA)和M基因片段予甲型 H1N1流感病毒,後者引起2009 年豬流感大流行。 

在這項研究中,蘇文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分析了促進EA豬流感病毒跨越禽類及哺乳動物種屬屏障的分子機制。 研究團隊應用始祖基因序列重建技術,重塑了自1979年以來從禽類傳播至豬宿主,並代表不同適應階段的EA 豬流感重組病毒。要判斷病毒在新宿主中的適應能力,其傳播能力是一個關鍵參數。研究人員將已感染豬隻與健康幼豬(N = 4)放在同一個籠子裡飼養,再根據幼豬的感染比例來評估病毒的傳播能力。在共同飼養的環境下,已感染豬隻可沿各種傳播途徑將病毒傳染至同籠的幼豬。

研究團隊發現,EA豬流感病毒在病毒聚合酶蛋白 (PB1-Q621R)和核蛋白(NP-R351K)中存在變異,是以提高了1983年後病毒在豬隻間的傳播能力。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病毒跨物種傳播——即病毒完全適應豬宿主之前的潛在窗口期為1979-1983年間。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