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截新冠肺炎校園傳播 多重防疫措施必不可少 (Chinese only)
高本恩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流行病和生物統計學
教授及分部主任
馮銘慧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博士研究生
新型冠狀病毒自2020年初蔓延全球,至今已感染約1.8億人。疫情初期的其中一個主要憂慮是兒童會否屬於高危感染群組。以我們較熟悉的流感病毒為例,兒童免疫力較低,每天接觸的人數也眾多,故較容易受到感染,並成為社區中主要的傳播者。雖然目前各國兒童確診新冠病毒的比例偏低,但這病毒仍能對兒童的健康構成一定風險。在全球確診個案中,兒童佔約12%,當中有極少數患者甚至出現嚴重併發症,包括兒童多系統發炎綜合症(MIS-C),可導致身體多個系統發炎 、持續發燒甚至器官損壞等,情況不容忽視。
新冠肺炎曾在以色列、澳洲和智利等國家的校園內大規模爆發,主要涉及中學生。猶幸本港校園傳播實屬罕見,由去年至今復課期間只錄得兩宗和校園感染群組相關的個案,分別涉及四名中學生和三名教職員。據追蹤密切接觸者的資料顯示,本港學齡兒童及在校工作的確診者,大多是經家人或社交活動所感染,並非在校園內感染;其後的全校檢測亦未發現其他關連個案。
本港校園防疫工作做得好,有賴學校上下一心,努力不懈。去年一項約有本港5%中小學及幼稚園參與的問卷調查發現,學校於復課期間平均採取了26項防疫措施,其中以取消集會及課餘活動、全校師生員工在校期間須戴上口罩、增加校園清潔消毒次數最為常見,所有學校均有實行。
多重防疫措施有助降低校園傳播的風險,然而由於疫情緩和,目前部分地區已開始回復疫情前的狀態,惟小學生和更年幼的學童仍未得到疫苗的保護,加上季節性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或會在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在社區加速傳播,學校應繼續執行多項措施,以保護校內師生,為香港的防疫把關。
<刊載於《am730》,2021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