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同一健康」 控制H5N1禽流感的全球危機 (Chinese only)
嚴慧玲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
H5N1病毒首次在1996年被識別,並不斷演變成基因多樣化的病毒株及其相關病毒,透過野生候鳥傳播至除大洋洲外所有大陸,導致全球家禽疫情爆發,並從原本的宿主跨越到哺乳動物物種,引發交叉感染。截至本年5月,H5N1病毒已造成全球23國約900宗人類病例及52%致死率,當中包括本港27年前,首宗人類經接觸受感染雞隻而患上H5N1禽流感的死亡病例。
此外,H5N1病毒已在全球散播,使人類及其他哺乳動物因接觸受感染家禽及野生鳥類而被傳染的機會增加:如攝入受感染鳥類屍體的食腐動物、食用含有受感染家禽寵物食品的家貓,及接觸受感染候鳥的海洋哺乳動物等,嚴重者可致死,並提升大流行的風險。儘管醫學界尚未證實H5N1在哺乳動物間或人群中具有大規模傳播的能力,然而2022年西班牙的水貂養殖場、2023年芬蘭的毛皮動物養殖場,及最近美國多州乳牛場的疫情爆發,均見證H5N1在哺乳動物間傳播。
2022年,世衞及聯合國四方組織共同制定《「同一健康」聯合行動計劃 》,旨在永續地改善人類、動物和生態環境系統的平衡和健康,並根據它們相互依存的密切聯繫,創造新的疾病監控方法。H5N1 禽流感的全球危機需透過「同一健康」方法來控制,而實際的挑戰在於如何協調及進行跨部門和跨學科的合作,包括整合人類、動物和環境領域間實時及透明的信息共享、溝通和協調。
自1997年禽流感疫情起,本港在全球率先採用「同一健康」方法控制 H5N1。政府多個部門與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及其他學術研究人員緊密合作,及時監測、分析和應對檢測得到的禽流感病毒,並採取基於實證的公共衞生干預措施,阻截禽流感在動物與人類間傳播。
新興傳染病不分國界,全球亟需明智的協調和一致的努力,實踐「同一健康」,方可有效控制及避免潛在的H5N1大流行發生。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4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