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戶外臭氧成為對抗流感的奇兵?(Chinese only)

Print

田林瑋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

郭芳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張佩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博士研究生

 
炎炎夏日,大家或會習慣性留在室內迴避空氣污染、減少戶外活動,但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卻有一個意外發現——適量接觸臭氧或許能增強人體抵禦流感病毒的能力。

兩個氧原子的氧氣供我們呼吸,三個氧原子的臭氧卻是大氣污染物——作為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臭氧被公認為危害人體健康的典型空氣污染物。然而,研究團隊透過分析美國每週臭氧濃度和流感強度的動態數據,發現臭氧有助降低社區流感傳播的強度,這與前期基於本港數據的研究結論一致。對於大氣中臭氧對抗流感的機理,目前有以下猜測:臭氧作為一個強氧化劑,對呼吸道黏膜造成即時損傷,刺激白介素-33這一警報素的釋放,以啟動黏膜修復;而白介素-33也交叉促進流感病毒感染後黏膜組織的修復和病毒清除,從而在人群中降低流感的傳播強度。

上述發現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空氣污染物的作用,並從中尋找一個平衡點。原本被認為是有害的臭氧,在特定情況下竟然有機會成為預防流感的新武器。健康群眾在戶外運動時,適度暴露在臭氧之下,或許能夠發揮其預防流感的潛在功能,增強個人的免疫能力。然而,針對特殊群組,如兒童、孕婦、老年人及氣喘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則需要更加謹慎地評估臭氧暴露的安全性。
 
<刊載於《東方日報》>

 

Back